这些人有医堂的师傅和学徒众人,也有王氏的镖行,还有远在青山镇沈家村的众人。
原本医堂里的一年之期大比因为战乱没有如期举行。
但现在他们不管男女都投身在伤兵营。
没有往日的男女大防和针锋相对,只有同心协力的救治。
他们不论男女,不论出身,只是作为一名医者,奔波在城里的伤兵营。
王氏的镖行有战争的遗孤,有因伤病从军队退下来的老人。
他们逆着人群从各地带着物资汇聚到辽城,不能重新上战场,就充当伙头军。
上了年纪不愿意走的民众也跟在大部队后边,努力的做好后勤准备工作,保障最基本的生活。
辽城的民众纷纷出逃,就连青山镇沈家村这样偏远的地方都听到了风声。
“咱们家的小子们可都在前线呢!”
“小子们是英雄,老子们也不是孬种”
“没有沈温一家哪有咱们现在的沈家村”
“抄家伙搬东西,咱们支援小子们去。”
……
最后沈家村和猎户村浩浩荡荡出来一批人。
“还有我们!我们也去!”
“对我们也去!沈温说女子也能顶半边天,我们这些女子学堂出来的人,个个有手艺,也能帮上忙。”
“我会木匠,我可以盖房子!”
“我是账房,我会帮忙统计军需!”
“我是厨子,我可以给大家做饭!”
“我虽然只会做胭脂,但我哪里需要哪里搬!”
那些受益于女子学堂的人也纷纷站出来。
虽然沈温去辽城,但她的根还在青山镇。
沈温成衣和织锦的生意在辽城打开市场日进斗金以后,沈温又租了几个山头,把沈家村附近的无主地都买了下来。
在收拾完林举人以后,除了林家的地,又陆陆续续买进很多很多的地。
夸张一点来说的话,现在青山镇大半的地都是沈温一家的。
沈温每两个月都要从辽城返回沈家村,除了要查账巡产业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她的灵泉水。
被灵泉水泡过的种子,不论是粮食还是水果,发芽率都是百分百,而且产量也比一般的粮食多三成。
沈温在前世跟着老师科研的时候虽然主攻中药,但也涉足部分粮食方面。
她将自己记得的理论默写出来,剩下的自然有学堂专门攻农业的人实践。
现在已经成功培育出高出五成产量的小麦和水稻,商队带回的番薯、马铃薯等等农作物也都成功广泛种植。
沈家村沈温承包的后山,现在已经成为育种的基地。
当初沈温没有种成功的西瓜,现在隔沈家村已经成为小孩子吃腻的水果。
人手里有钱了,也看到生活的希望,就变得会比较和善宽松一点。
沈家村的邻里关系也得到改善,变得其乐融融。
至于老宅,沈温对老宅的人没有打击报复,而是选择了无视。
当一个人超过一小截的时候别人会嫉妒,但超过一大截的时候,就变得只会羡慕。
老宅一开始还害怕沈温报复,后来见沈温无视他们,一个个都夹着尾巴跟在屁股后边挣钱。
而沈温当初第一桶金发现的山谷也起了很大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