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树(2 / 2)

所谓长生不老 韩良狗 2739 字 3个月前

鱼竿随手就放到了门后,三爷提着那鲢鱼到了厨房,取出一块圆木做的砧板,准备开始处理那条鱼,这让志明有点惊讶,他印象中佛道之人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,但这时提着菜刀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年老的川菜师傅,基本上跟道士没半毛钱的关系。

“三爷,修道之人不是不食荤吗?”

“那是佛家那群和尚。”

“那杀生不应该是很残忍的事吗?”

“那我问你,狼吃羊不算残忍吗?猫抓老鼠不残忍吗?”

“那是动物之间的自然法则,不吃会饿死的。”

“那人不是动物吗?我不吃就饿不死了?”

“那三爷,现在世界上上很多人说吃肉就是在犯罪,很残忍,提倡素食主义,你怎么看?”

“志明啊,你没见过什么狼豺虎豹,只要吃饱了,别说咬人了,你摸它屁股都没事。”

“那吃穿山甲,活取猴脑难道不残忍吗?”

“那是贱,又残忍又贱。你说明明养的鸡鸭鱼羊猪专门给你吃,你不吃,偏偏去吃花里胡哨快灭绝的,还不是直接弄死吃了,各种护理花哨的整着吃,你说是不是贱。”

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吃饱了撑的的人们,衣食无忧的人早已忘记了残酷的自然法则,开始提倡所谓的文明,就如同那一句千古笑话:“何不食肉糜?”说白了就是吃饱了撑的。那些荣华富贵衣食无忧,整天变着法子的寻找珍奇野味的人,同样也是吃饱了撑的。

三爷说完,就把那鱼拍到案板上

“你要觉得我一个修道之人杀生是罪过,那你过来把鱼杀了”

志明一愣,再没敢出声,别说杀鱼,拍死个苍蝇他都能后怕半天。

三爷杀鱼,讲究。厨师有厨师杀鱼的法子,道士也有道士杀鱼的流程,这三爷把二者巧妙的结合了一下。先对着那鱼念了段往生咒,然后从案板下面摸出一柄牛耳尖刀,利落的从鱼鳃里戳进去,按住鱼头再划拉两下,这鱼一下子就没有了气息,再也不扑腾。

“你要想不残忍,就给它个痛快,你要是没这个本事,鱼都下锅了还在扑腾,那你就是罪过。”

今天这鱼是准备清蒸的,三爷叫志明去菜园里随手摘了几样配菜,这菜园虽小,葱姜蒜样样齐全,角落里还有一棵小小的花椒树,只不过还没结籽。三爷不愧是川菜出身的。

志明回来刚好看见三爷正准备蒸那条鱼,鱼被放到那个竹篾做的蒸笼,就开了句玩笑

“三爷你不是川菜厨师吗,怎么当了道士后口味这么清淡?清心寡欲吗?”

三爷随手切了配菜

“院子里种的辣椒还没长好,等会儿下山去买一点。”

鱼刚刚上蒸笼,黄米饭就先一步蒸好了。三爷从碗橱取了两个通体灰白的小碗,碗边上有些许淡淡的青花纹饰,看样式有些年头了。正准备盛饭的三爷,忽然想起来些什么,有点得意的把碗倒过来,把碗底放志明脸前,志明刚开始不懂什么意思,但看到三爷得意的眼神,就朝碗底瞅了瞅,才注意到碗底有个章,凑近一看上面有五个蓝色楷书

“大明宣德年制”。

端着两碗饭的志明,觉得这碗有千斤重,其实真的是千金重,他走的每一步都如同学步的孩童,生怕自己摔一下,把饭放到桌子上的时候,志明如同刚刚徒步了十公里,他觉得这碗饭就算不是最好吃的,但也是他自出生以来吃过最贵的一顿饭。

三爷把鱼从蒸笼里取出来的时候,志明特意蹲下看了一眼那白瓷盘子的底儿,还好是空空如也,什么也没有,就是一个普通的白瓷盘子。志明松了一口气,又叹了一口气。

三爷用一道最简单的菜证明了自己是名厨出身,一碟普普通通的清蒸鲢鱼,上面随便散落着些许切的整整齐齐的葱丝,蒜泥是蒸鱼的点睛之笔,使这酱醋油盐调出来的酱汁变得分外诱人,星星点点的油花更是衬的这鲢鱼格外的下饭。

三爷吃饭讲究细嚼慢咽,志明都吃完大半天了,三爷才开始慢慢悠悠的擦嘴。鱼骨头是要埋到菜地里的,把锅里的米渣刮出小半碗,滴了两滴花生油,再加些许咸盐,就成了今天钓鱼用的鱼饵。三爷收拾完碗筷,就端上那一小碗刚刚配好的鱼食,踱到后面的小湖喂鱼去了。志明这时候明白了为什么三爷钓鱼那么厉害,原来都是他用好东西喂大的。

等三爷散完步喂完鱼,就到了下午,三爷去杂物间拎了把铁锹,带着志明往山后走。三爷就是在那里开了一小片地,有太阳的季节那片地永远郁郁葱葱种着些什么东西,可能是粟米,也可能是红薯和土豆。

三爷铁锹用的十分的娴熟,和村里的庄稼汉没什么区别。一铁锹下去,就出来三四个红薯,三爷扔给志明一个袋子

“装起来,我挖你装,装满就告诉我。”

只见那云彩底下有一个老道,白须飘飘,仙风道骨,身着道袍,头顶道观,腰上别个浮尘,手里提个铁锹,在红薯地里挥汗如雨,后面跟着一个穿着时髦的少年,正慢悠悠的装红薯,这一切看来非常魔幻不现实,甚至有点滑稽可笑。

也不知三爷下了多少锹,不知道志明捡了多少红薯,只看见那暗红色的太阳藏到山边上去的时候麻袋终于满了,

“三爷,够了,别挖了!”

三爷听了,把刚刚翻开的土,又轻轻的埋上,拍了拍。拿浮尘弹了两下身上看不见的尘土,望着山边的日头

“你在这等我一下,我去推车,咋们要爷俩下山咯。”说罢就慢悠悠的晃走了,三爷这挖了一下午的红薯,身上的道袍一点都没脏,就连脚上的布鞋也只是粘了一点灰尘,志明再看看自己,灰头土脸,满头大汗,腰都酸的直不起来,也只能苦笑了一下,原来自己真的当农民都不合格。

志明摸了摸口袋,并没有带纸,想了想自己都这时候了还穷讲究什么,便随手用袖口擦了擦汗,看着这时天上太阳小半个脸已经藏到山后面,底下的云彩如同成群的火烈鸟,浩浩荡荡的铺满了半边天,再回望那郁郁葱葱的山头,和青石台阶上的小道观,这一切没有半点现代气息的景色在志明眼里显得格外美好。让他仿佛回到了那李杜的盛世大唐,回到了东坡才子的风流两宋,回到了傲世东亚的大明王朝。他期待着三爷的归来,期待着那个仙风道骨的老道推着歪歪扭扭的独轮车,不,最好是一辆马车,那样才能与此时此景完美相配,让志明在这醉人的前朝景色里,与山外喧嚣的现代尘世一刀两断。